北京教博会参展随想
逸夫小学 刘秀丽
带着向往,带着不安,带着点点的自惭形秽……9月22日,我们“三课六环节”小组成员开启了赴京参展之行。一想到要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、同行进行展览,心中总是有着一种来自山区小学的卑微感。
没有顾得上旅途的劳累,我们直奔会场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:准备资料、布置展台、调试设备……三天的时间一点一滴过去了,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,我们不断变换着角色,时而向前来参观的同行介绍自己的成果,时而流连驻足于其它参展学校的展台前问询学习……没有人因我们来自农村而小看我们,而且在互相交流学习、工作坊的讨论中才发现有很多和我们一样也来自农村的小学,她们正满怀激情地介绍着自己的创新成果。在人流中,我们甚至看到了一些熟悉的身影——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,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郑琰,合学教育发起人李景龙,太谷县教研室主任张四保……一种亲切之感油然而生,很庆幸,我们正和他们一样做着同一件事情,我们正在追赶着他们的脚步。不管你的身份地位,也无论你来自城市乡村,教育学术面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,我们都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,正尝试把这件事做得尽善尽美,也许它现在还不尽完美。刚来时的忐忑与不安早已烟消云散。
从教近二十年,一直在三尺讲台上辛勤工作,一直是忙忙碌碌,静下心来思考的少,很少去想教学到底是为了什么?孩子们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?只是一味地按照自己曾经的学习方式去教授知识。但近几年的学习与研究,让我真正认识到教研一体,教离不开研的理论指导,研离不开的教的实践应用。只有通过不断的教学、反思,把教师的有效经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,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后续的教学行为。只有通过不断实践反思,提炼升华,总结出有可借鉴、可推广的教学成果,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,提升学校的文化内涵,从而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全面发展。
在参展过程中,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学校的成果与我校的“三课六环节”很相似,比如河南漯河市高级中学的“三维六元”学堂,沁阳市永威学校的“先学后教,当堂训练”教学法,绥棱县第五小学的“五学五能”成长教学模式等等,正所谓殊途同归,也许各自的分类方式不尽相同,但以生为本,关注全体的教育方向是相通的。还有一些学校把平常的教学环节,加以研究、创新,精打细磨,形成了很有特色的教学成果,比如吉林白山市教育学院的体育艺术教育“三小”进课堂,河南信阳市第五初级中学的“三位一体”作文评改模式建构与实施等等,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。
三天时间转瞬而过,各位教育同仁严谨敬业的工作态度让人佩服,着眼点不同,但能推陈出新的各类教育创新成果给人以启迪,我们也会继续致力于“三课六环节”的研究完善,让它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。